微官网

营销品种

菩提道次第小组

第二部分·道前基础·完结轨理┃《菩提道次第广论》讲授连载(96)
发布时间:2016-10-08 14:04   来源:菩提道次第小组

发布时间:2016-10-08 14:04

来源:菩提道次第小组

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者,由讲闻法所获众善,应以猛利欲心回向现时究竟,诸希愿处。若以是轨讲闻正法者,虽仅一座亦定能生如经所说所有胜利。若讲闻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缘,则昔所集于法法师,不恭敬等一切业障,悉能清净,诸新集积亦截其流。又讲闻轨至于要故,所讲教授于相续上,亦成饶益。总之先贤由见此故,遂皆于此而起慎重,特则今此教授,昔诸尊重殷重尤极。

结束的时候的共作轨理,就是将如是的讲法、闻法所获的一切功德,以强烈的发愿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使成无上菩提。如果我们完全如法地去讲听正法,即使只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结了这样一个善缘,但却能获得如同上述经中所说的一切胜利。也因为如此,以前累积的对于法和法师的业障也都能获得清净,而且心相续中的不净业会被截断,于心续上会产生极大饶益。先贤大师们见有这种的殊胜功德,所以对于讲法和闻法都特别的慎重,今天宗喀巴大师在此非常殷重地为我们特别教授这种殊胜的利益功德。

现见此即极大教授,谓见极多由于此事未获定解,心未转故,任说几许深广正法,如天成魔,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烦恼助伴。是故如云初一若错乃至十五。故此讲闻入道之理,诸具慧者应当励力,凡讲闻时,下至应令具足一分讲教授前第一加行,即是此故。恐其此等文词浩繁,总略摄其诸珍要者,广于余处应当了知。教授先导已宣说讫。

有些人看了很多、听了很多深广正法,但是所学到的东西却没有办法帮助他调伏内心,反而变成了增长我慢的烦恼助缘,就像是可以救我们的天人变成了伤害我们的魔鬼一样,会有这种的危险。我们初学经典时,因为有很多不知道,所以很谦虚;可是因为后来学得越来越多了,见识也广了,慢慢地原本谦虚的个性就变得不见了,最后变成了我慢。因为这种傲慢心,就很容易去低估、藐视他人,这是完全不应有的行为。按理说,比起那些不知道法义的人,我们应该更谦虚才对,因为不知道法义的人并不知道我慢的过患,不知道为何要谦虚,可是我们知道了谦虚的功德,还反而表现出比不知道的人还要来得糟糕的我慢。所谓的好和坏、高与低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的,某个地方我可能会比他有学问,但在另一个地方我可能就比他还要差劲。或许是我讲话的内容确实比较深,他人可能不一定能懂,可是我讲话的言词可能就没有他人的美,或者是说我讲法的声音没有他人的好听,不可能我会在每一个角度都百分百地比他人来得更优越。何况,我们已经懂了法义,我们凭什么可以借由法义的力量让自己增长我慢呢?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我们在学任何教法时,应该把法义看作是自己内心的镜子一样,透过法镜去观察自己,边读经典边忏悔、随喜等,随正在阅读的经文内容而感受内心的变化,那就代表你所学与所行合一,我们应该要做到这一点,这样学习才会对自己有真正的帮助。如果所学觉得不过如此,只是听听而已,内心却没有改变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养成非常不好的恶习惯,而且相当难调伏。西藏有句俗语说:“皮革可由酥油所润滑,唯独装酥油的皮袋不可以”,同样的,“内心可由法义所调伏,唯独于法成恶惯性的心不可以”,所以我们要特别特别地小心。宗喀巴大师在此反复地劝导弟子,如同“初一若错乃至十五”,一开始就错了的话以后会很容易走入歧途。所以,什么才是最好的说法之前的加行呢?无论是讲法者还是闻法者,都应该励力,要反复地去观察我们所讲、所学是否与心相应。

宗喀巴大师写作的方式有这样一个区别,如果写了“广于余处应当了知”的话,是代表这段里面虽然没有说,可是从宗喀巴大师自己所着的其他论典里有说到;如果写了“广从余处应当了知”,那就代表这段里面虽然没有说,但可以从非宗喀巴大师著作的其他佛经及论典里去了知。这里的“广于余处应当了知”,藏文版是“广从余处应当了知”,我想这可能是打字错误吧。

以上结束了教授先导的部分,教授先导即说法正行之前行。


菩提道次第小组的二维码

菩提道次第小组

扫描关注公众号

广州罕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粤ICP备14051569号  |  罕瑞科技©版权所有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旭景西街东灏商业大厦210室

服务热线:020-32207241 意见反馈:020-82011841 邮箱:service@hanraise.com

加企业微信
加企业微信
关注微官网
关注微官网